公司新闻

绍兴鲁迅故居导游词-洛阳康辉旅行社

鲁迅故居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好!我们都知道鲁迅以他不朽的文学作品,向世人展示了绍兴水乡的独特生活场景。在绍兴,到处都有鲁迅笔下的人情景物。至今还保存完好着许多有关鲁迅的建筑、物品等,今天非常欢迎大家来参观游览鲁迅故里!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今天很荣幸为大家服务,我会竭尽全力为各位创造一个愉快的旅程。 现在,我们前往的是鲁迅故里景区,在进入景区之前,大家是否都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味道,对,就是霉干菜的味道,正是这种味道体现了绍兴人家别有韵味。大家是否感觉有一幅清末民初时的画卷展现在你们面前:石板路、旧木窗、石库门没时没刻地向大家述说着当年的历史。有些人搞不清楚究竟是先有了绍兴、绍兴老酒,才使鲁迅大名远扬?还是因为鲁迅,才使绍兴、绍兴老酒更为世人所知?他们之间肯定有着无法割裂的干连。经过苦思,我想,只有这样表述才恰当:绍兴是鲁迅笔下的一坛陈年老酒,洋溢着浓浓的醇香。那您的看法又如何呢?在游览过程中,您不仅将了解到鲁迅故里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亲身体会这里的真诚和热情,同时您也可以思索一下我刚才那个问题,自己去寻找一下答案。鲁迅故里位于绍兴市中心,保护规划范围为51.57公顷,其中核心保护区28.9公顷,总投资10亿元。鲁迅故里景区包括五大区块:以鲁迅祖居、鲁迅故居、三味书屋等核心的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环境展示区,清末民初绍兴市井生活风情和鲁迅作品人物场景展示区、鲁迅文化研究展示区、绍兴传统商业区、旅游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块。经过几年来的保护建设和修缮,鲁迅故里已初具规模。不仅保持着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祖居、三味书屋、百草园,还恢复了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曾出现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东昌坊口、塔子桥、长庆寺、恒济当铺等,都原汁原味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街区内还保存了10余座典型的清末民初绍兴台门建筑,周围则是蜿蜒的传统居民区。2004年5月,一座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建造的富有21世纪时代感的标志性建筑——绍兴鲁迅纪念馆在鲁迅故里落成。各位游客,我们现在穿过东昌坊口老街,就来到了鲁迅祖居,现在大家看到的老台门,就是周家老台门。老台门坐北朝南,前临都昌坊口,后通咸欢河,青瓦粉墙,它的结构是砖木结构。周家老台门距今已经有250年的历史了,是绍兴目前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清代建筑之一。整个台门占地近3000平方米,是一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主题建筑分四进,前面是第一进,称台门斗。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的历史中,属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显赫,因此当时在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挂有“翰林”匾,它像三张巨大的名片,向游客展示了主人尊贵的身份。 我们看完第一进,接下来大家进的就是第二进为德寿堂,是周氏族人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前是作喜庆、祝福和宴会宾客用的。德寿堂原名宁寿堂,为了避清朝道光皇帝的年号“宁”之讳,改为德寿堂,“德寿”取积善有德、福禄长寿之意。鲁迅平时很少来祖居,只有家里祭祖或操办大事时才过来。说起这周家老台门还颇有历史。鲁迅祖上是湖南道州人,一世祖在明朝正德年间搬迁到绍兴城内竹园桥。根据鲁迅先生的二弟周作人推测,周氏祖上或许是务农,但搬到绍兴城后,肯定是弃农经商了,家境也逐渐殷实了起来。由于在城市的便利,周家子弟开始走进学、读书、赶考之路,终于六世祖考上了举人(乾隆年间),为周家挣得了第一块“文魁”匾。这意味着周家从此挤进了士林,不光经济地位上升,政治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从此,周家开始购地建屋,广置田产。鲁迅的七世祖周绍鹏在乾隆十九年(1754年)购得了此屋,经过大规模的修建,形成了现在颇具规模的周家老台门。各位游客,那我们现在来到就是第三进——香火堂,香火堂是祭祖和办丧事的场所。中央上方设一神龛,放有历代祖宗牌位。现在挂有“德祉永馨”匾,意思是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中间挂有一张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神像,两壁上挂着的就是鲁迅祖父周福清的治家格言《恒训》,现在这些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手抄的。《恒训》的内容是祖父对自己一生治学和为人处世的总结。大到读书之法,为官之道;小到日常生活常识,无所不有。现在老台门就是依照周家鼎盛时期为背景,融合其他大户人家有代表性的生活场面作实景布置,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清代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 看完了第三进香火堂,我们进入的是第四进是座楼,座楼前有廊、后有披,是周氏家族主要的生活区,布置为小姐的书房、绣房、闺房和沐浴房。由于子孙的繁衍,家族的扩充,祖居的房屋已不敷使用。所以周氏家族在清朝嘉庆年间又购置了两个台门,即过桥台门和新台门。从第九世开始,周家已开始分家,长子住新台门,二儿子住过桥台门,小儿子和父母住老台门。鲁迅先生于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新台门,从此开始了他伟大的一生。 各位游客,出了周家老台门,大家心中是否已畅游了鲁迅的家族历史。带着对老台门的回味,沿着街道向前走,大家现在抬头看一下,我们现在已到了周家新台门。大家抬头看一下,从外观来看,新台门与老台门并没有什么两样,同样是黑漆漆的大门,气派的门环,整块的小瓦片,在这现代化的都市里,保留了一丝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但它比老台门要小得多,它占地为1800平方米,近乎于老台门的一半大小。一块镶金的匾额便落入眼帘——德寿堂,这是台门的第二进。和老台门一样,这里也作为各房公共活动的地方,用来举行红白大事和接待贵宾的场所。步入大厅,顺着一排红木太师椅,一眼就看到了两副醒目的抱对:虚能引和静能生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敏于事而慎于言、持其志而无暴其气。在这一道一儒的两幅字画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庄重、是大气,颇显大户人家气魄。1881年9月25日,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就诞生在这座台门内,并在这里生活到了18岁。此台门修于清朝嘉庆年间,此时周家正处于鼎盛时期,在这18年里,鲁迅亲身感受到了整个家族从显赫走向小康,再从小康走向彻底没落的全过程。鲁迅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新台门对他的影响。而辛酸往事的点点滴滴,也为鲁迅日后的文学创作积淀了广泛的素材和深刻的思想。鲁迅曾说过:“我是绍兴人,所写的背景又是绍兴的居多。”如此看来,周家新台门对于鲁迅日后的创作的确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进“香火堂”为辅助陈列,内容分为“周氏房族兴衰”、“鲁迅与周作人”和“鲁迅与周建人”三部分,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转过侧门就来到了鲁迅小时听故事的天地,穿过一条短的弄堂,便进入了一个亮堂的小天井。各位游客大家看到前面一株茂盛的桂花树像一把大伞般撑在这里,占了足有一半的空间,为背面的一间小屋遮住了阳光。这里名叫“桂花明堂”,明堂就是俗称的天井。原先这里种着两棵很茂盛的桂花树,天井因此而得名。这里充满了鲁迅童年时的记忆:夏夜,躺在桂花树下的小饭桌上,听继祖母在这里讲述“猫是老虎的师傅”、“水漫金山”等民间传说,都是鲁迅童年时最难忘怀的故事,后来,在鲁迅的文学作品《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对这些童年时听过的民间故事,都作了非常详细的描述。穿过一条狭长的过道,几间平房出现在我们眼前。左手一间现在被锁得严严实实,透过模糊的玻璃窗,房内的摆设大致能看个清楚。一张大床、一张椅子、一个茶几、一张书桌形成了房内的主要结构。据介绍,这间房间是鲁迅在绍兴任教期间的书房兼卧室。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是在这里写成的。房间里的铁梨木床仍是鲁迅当年睡过的原物。右手的一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这里陈列着鲁迅母亲做针线用的物品。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性格和善而坚毅,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学历,能看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书籍,鲁迅很佩服母亲,他曾说:“我的母亲要是年轻一二十岁,也许会成为女英雄呢!”小小灶间鲁迅与“闰土”结识的天地转过个弯,来到了鲁迅家的厨房,绍兴俗称“灶间”,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地方。据介绍这间厨房并没有被改建过,这里的一个“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里面一共有三只锅,两小一大。外面两只锅是烧饭做菜用的,里面那只是逢年过节时才用的。外面的两只小锅俗称“汤锅”,它具有节能的功效,充分利用做饭时的余火,当饭煮熟了,汤锅内的水也就烧热了,可以用来盥洗和温酒。墙边还有一只小灶,是给客人烧点心和煎药用的。俗话所说的“开小灶”大概就是从这里延伸出来的吧!墙上挂着几个竹制的大大的菜罩,据介绍,这些菜罩就是当年鲁迅家的季节工(当时称“忙月”)章福庆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俩第一次见面就是在这间厨房里,运水使鲁迅认识了一个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之后,鲁迅在他的小说《故乡》里,以运水作为原形,塑造了“闰土”这个为众人所熟悉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百草园最值得纪念的地方,现在大家走过厨房,跨过几个门槛,打开一扇古老的小台门,眼前郁郁葱葱,一片亮堂。一个清新的园子展现在我们面前,精致的篱笆把园子围了一圈,中间是一片碧绿的菜畦,旁边一棵参天的皂荚树格外显眼,角落里一段连接紧密的矮泥墙,上面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各种植物。童年的鲁迅就是在这里度过他的快乐时光!大家可以在这儿拍照留念! 各位游客,参观完鲁迅故居,大家现在随我去游览白草园景区。百草园是最值得纪念的地方。百草园是周家的后园,各个房族在这个园里都种有一些瓜菜,有的地块秋后还用来做晒场,但因园大草深而显得有些荒凉。园分大小,大园在南,西边有一垛长达44米,高约 1米的泥墙。泥墙南端有块界碑,这就是被鲁迅称作“有无限趣味”的“短短的泥墙”了。 这个荒芜的园子,不仅瓦砾成堆,杂草丛生,而且有树木、藤蔓和飞鸟爬虫。大家一定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吧!“紫红的桑葚,酸甜的覆盆子,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即使现在已难寻旧踪,但文章中的浓厚的生活情趣依然带给你丰富的想像。百草园易主朱家之后,小园中的平地垒起了假山,并构筑了鱼池和花厅。提到白草园大家是不是会想到蟋蟀啊!?鲁迅先生书中所写的儿时的回忆。大家可以细细品位一番! 各位团友大家现在随我进入下一个点,那就是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这一景点游览人数最多的,大家在进入景区大门时,把手中的票给管理员检查一下,好,各位游客,三味书屋它的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大家知道这“三味”为哪三味吗?不清楚。在这儿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何谓“三味”。所谓“三味”指的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肴馔,指的是鱼肉之类的荤菜;醯是醋,醢是肉酱,借指调味品,三味书屋就在鲁迅纪念馆对面。它坐东朝西,北傍小河,有近35平方米。书房正中上方悬挂匾额,是清末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书。书屋中间是老师的八仙桌和木椅,学生都坐在窗前壁下。东北角的一张有两只抽屉的硬木书桌是鲁迅用过的,桌面右上角那个一寸见方的字,是先生当年亲手刻下的。书屋后面的小园里有砖砌的小花坛,种着腊梅、天竹、桂花。三味书屋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至今仍保存得十分完好。大家现在可以欣赏一下。 接下来我们要去的就是鲁迅祖居了,鲁迅祖居在新建的鲁迅纪念馆陈列大厅的东首,它坐北朝南,前临东昌坊口,后通咸欢河,西接戴家台门,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是一座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住宅。大家可以在这里拍几张照片作为留念。大家可以自行参观一下! 好,各位游客,参观完鲁迅故里,我们一起去品位一番鲁迅当年的流光岁月。我们现在来到是绍兴鲁迅纪念馆新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东接鲁迅故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原为鲁迅生平事迹陈列馆,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三味书屋隔河相望。新馆总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借鉴了国内外先进的人物类博物馆设计理念,将现代的展示手法和高科技展示技术相结合,并提取民间传统元素,自然融入室内陈列设计中,既体现了绍兴淳朴的民风民俗,也反映了一代伟人鲁迅的精神特质。在保护鲁迅故里历史文化的大前提下,鲁迅纪念馆新馆的总体格局、建筑造型的走向、尺度、材质和色彩等,力求与鲁迅故里传统建筑风貌保持一致,让人们在简约、大气、明朗的现代展示氛围中,依然能够领略到江南水乡的古朴、清丽和婉约,依然能感悟到历史的沧桑和鲁迅文化的博大精深。 鲁迅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陈列厅造型简洁平和,朴素无华,充分体现了鲁迅精神的人文内涵。建筑与水景纵横交错,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充满灵气,具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 纪念馆内部陈列展示以简洁平和、朴实明朗为基调,色彩朴素淡雅,以黑、白、灰作为基本色,使整个纪念馆内外空间的环境色彩和谐统一。为注重展示的生动性和艺术性,强化展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增强展示的吸引力,展览增加了媒体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手段,从而突破了过去单纯依靠展墙、展柜、图片、文字、灯光等静态展示手段的局限,以动态的方式,更直观、更形象、更立体、更生动、更全面、更艺术地将内容展现在参观者面前,从而增加了展示的可看性和参与性。同时,设计根据展品所包含的内涵,将传统意韵和现代手法巧妙结合,营造出与之相符的展示环境,在全面完整反映鲁迅一生丰功伟绩的同时,重点介绍了鲁迅与绍兴深厚的渊源关系,将鲜明的绍兴地域特色和鲁迅青少年时期作为纪念馆陈列的独特个性和亮点。 陈列厅由序厅、主展厅、休闲区等几部分组成。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座像。大家看,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和蔼可亲,仪态从容,表现了其日常生活的一面。四周斑驳起伏的毛石与光滑的花岗石地坪形成古朴与现代、粗糙与细腻的对比和映衬,极具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序厅两侧设有“江南水乡”、“越中名贤”大型浮雕,运用现代的材质和艺术的语言表现了绍兴秀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独具江南地方特色。而浮雕的质感、体量感、凝重感则渗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序厅空间开敞亮堂,氛围庄重朴实,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和平和。液晶触摸屏则方便了观众的检索。 主展厅共两层,分为南、北展厅两个大空间,同时又与序厅紧密相连,贯通一体。 陈列采用编年体的形式,以鲁迅青少年时期及在绍兴的活动内容为重点,根据人物活动时间与地点,着力表现鲁迅一生的业绩以及思想发展轨迹,依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定论,展现一个活生生的、人性化的鲁迅。展览运用现代的材质、清新明快的色调,融合了各个地域鲜明的装饰元素,勾勒出鲁迅生活和工作过的几个重要地方的特色,并且在展览的每一部分均以当地历史背景照片的巨幅铜版画为起始,使每个展区各具特色,相对独立而又浑然一体。 展览共分为五大部分:在绍兴(1881—1897年);在南京、日本、绍兴(1898—1912年);在北京、厦门、广州(1912—1927年);在上海(1927—1936年);民族魂。其中第一、第二部分为陈列重点,占总篇幅的约1/2强。 南展厅底层为第一部分“鲁迅在绍兴”,主要反映了鲁迅在绍兴生活、学习、工作的事迹。绍兴是鲁迅出生、生活和接受启蒙的地方,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事迹和精神,给了他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7岁启蒙,12岁开始进三味书屋读书,不囿于《四书》、《五经》,从野史、笔记、小说及各种民间文艺中吸取养料,努力掌握文化历史知识。他从小接触农村,亲近农民,从而既了解了绍兴的风土人情,又看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祖父科场舞弊案发生后,加上父亲长期患病,使得鲁迅的家境一下子由小康坠入困顿,也让少年鲁迅早早的经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南展厅二层为中庭式回廊展场,展览的第二、三、四部分就陈列于此。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努力寻求新的知识,并逐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他东渡日本留学,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在事实面前,他改变了“医学救国”的初衷,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为武器,投入到“拯救国民精神”中去。辛亥革命前夕,他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教,一方面培养青年,一方面积极投身辛亥革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站在时代前列,写下了许多战斗檄文,猛烈抨击批判了旧思想、旧文化和旧道德,并同帝国主义、新旧军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大革命高潮时,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先后到厦门、广州,一边从事教学、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他在广东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在事实面前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信奉进化论的偏颇。 鲁迅到上海定居后,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十年。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团结广大进步文化人士,向敌人冲锋陷阵,粉碎了文化“围剿”,并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这些部分的内容采用大量的鲁迅书信手稿、初版书刊、实物资料、大幅照片、图表模型等展品,通过多媒体触摸屏、三维立体成像及仿真人物蜡像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带来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生动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鲁迅的光辉业绩及其思想发展的历程。展览以体块象征书造型作为展墙来陈列图文版面,用材质本身的质感、肌理、色彩、体量感来表现陈列的内容,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组合来体现其深刻的艺术内涵:如运用木质的淳朴、石质的厚重、金属的硬朗、玻璃的清透来刻画鲁迅朴实、刚毅、正气的性格特征。展区灯光设计有意识地将灯光集中在版面和展品上,而行走空间则用间接光源,形成明暗空间的区分,以突出重点展品及图文的照度,体现了主次明确、性格吻合的光环境。部分内容场景采用照片立体化组合和场景复原相结合的陈列手法,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绎,增强了可看性和趣味性。 北展厅二楼为第五部分:民族魂。展厅正上方,遒劲有力的“民族魂”三字下,是一座鲁迅的汉白玉半身雕像。地面中心两侧的三角形展台上,集中展示了鲁迅一生的著作。多媒体投影技术播放着有关鲁迅的真实影视画面,延伸了展示的内容。大理石墙面上镌刻着鲁迅的名言警句,震撼着观众的灵魂。明朗的环境,宽敞的陈列空间,再现了鲁迅先生作为民族魂的伟大气魄,给参观者无限的振奋和沉思,使之感受到鲁迅思想深邃的内涵。 作为从旧传统中走过来的人,鲁迅曾经激烈地反对过旧传统旧文化。但经过思想的发展演变,他最终还是在《拿来主义》等文章中提出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主张,表达了继承传统、古为今用、发扬创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观点。陈列展览这种既包含传统意韵,又带有鲜明现代特点的设计风格,是对鲁迅精神的形象叙述,使展览陈列的形式与内容达到某种内在的一致。自2004年5月正式开放以来,绍兴鲁迅纪念馆新馆接待了大量海内外观众,成为宣传鲁迅思想、弘扬鲁迅精神具有广泛影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绍兴不仅可以品位它的人文底蕴,还可以品尝它的美味美食! 我们现在来到是咸亨酒店。在鲁迅笔下多次出现过的咸亨酒店,上海都已开了两家分号。但要寻根问底,还是要到绍兴市鲁迅路44号上的“咸亨”发祥地去看看。 “咸亨”二字源出于《易经·坤卦》: “品物咸亨”。“咸”,意为全、都;“亨”,即亨通,可见这命名的大吉大利。 在“无处不酒家”的绍兴,这里也算得上最富有代表性的:黑瓦白墙,店外临街的墙上书有斗大的“酒”字。店内有一个紧靠街面并与之平行的曲尺形柜台,上置木栅,中间摆着下酒的菜肴“过酒坯”。与街面垂直的柜台主要用来做买卖,也可供“短衣帮”站着喝酒。这柜台靠店堂里面的一端竖有青龙牌,书“太白遗风”四字。柜台内备有热水,可随时温酒。柜台前的堂里是黑漆的木桌椅。店堂内挂有一幅国画,题款曰:“鱼米之乡绍兴游,文豪笔下咸亨酒。胜似春光今日里,赏菊沽酒茴香豆。”堂口的一幅对联是作家李准撰写的:“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店门外的空地上有真人大小的孔乙己塑像,长衫褴褛,瘦骨嶙峋,一碗水酒一碟茴香豆,惟妙惟肖。到这里来品尝绍兴地方菜,酒足饭饱之后别忘了与他合张影。 今天的咸亨酒店和鲁迅时代已经大有不同。在这间小小的、保留了最原汁原味的咸亨酒店四周,呼啦冒出了许多以咸亨、孔乙己、鲁迅、树人命名的酒店、商务中心等,霉干菜、茴香豆、绍兴酒、乌毡帽应有尽有。来这里做生意的三轮车夫不少都穿着布衫、戴着乌毡帽,真是时光倒流,商机无限。大家可以坐下来细细品位一下绍兴黄酒与茴香豆。 各位团友,绍兴鲁迅之行呢即将结束,希望这次鲁迅之行可以为大家留下美好回忆!那现在请各位在咸亨酒店前留个影,谢谢大家一路的配合!今天能成为大家的导游也是一种缘分,若下次大家再来绍兴游玩,我愿意再次成为大家的讲解员,祝大家旅途愉快,一路顺风!绍兴永远欢迎各位的到来!


上一条:伏牛山东北虎园下一条:没有了!

公司新闻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人:杜经理

手机:13703492708

电话:0379-63232089

网址:415102034@qq.com

地址:洛阳市西工区七一路九州大厦1105、1106室